秋日的校园体育馆,光滑的木地板反射着顶灯的暖光。14 岁的林小星扶着墙边的栏杆,双脚套着粉白相间的轮滑鞋,鞋轮轻轻蹭过地面,发出细碎的 “沙沙” 声。她盯着自己微微发抖的膝盖,不敢再往前挪一步 —— 这是她加入花样轮滑兴趣班的第三节课,看着伙伴们穿着亮色轮滑服,在场地中央旋转、跳跃,像踩着星光起舞,她既羡慕又自卑,连最基础的 “前剪步” 都练得磕磕绊绊,生怕自己摔在地上成为笑柄。
“别盯着脚,看着前方的标记线,身体稍微前倾一点。” 教练苏姐滑到她身边,手里拿着一根彩色的引导棒,“轮滑鞋不是负担,是帮你‘飞’的翅膀,咱们慢慢来,先练‘平行滑’。” 林小星犹豫着松开栏杆,刚滑出半米,身体突然晃了一下,她慌忙伸手去抓苏姐,两人一起笑出了声。谁能想到,两个月后,这个连站直都要扶栏杆的少女,会在校园花样轮滑表演赛的舞台上,伴着轻音乐完成 “燕式平衡接后内点冰旋转” 的连贯动作,让台下的掌声与欢呼声裹着她的身影久久不散。而这片曾让她紧张到手心冒汗的木地板,最终成了她释放勇气、绽放美的 “轮上舞台”。
一、初遇轮滑:躲在栏杆后的 “小胆怯”
展开剩余82%林小星的 “怕出错”,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 —— 画画时怕颜色涂出线条,唱歌时怕跑调不敢开口,连体育课的集体游戏都躲在队伍最后。第一次注意到花样轮滑,是去年校园文化节上:苏姐穿着淡蓝色的轮滑服,伴着《秋日私语》的旋律在舞台上滑行,鞋轮划过地面留下转瞬即逝的弧线,旋转时裙摆像盛开的花,那一刻,林小星觉得 “原来运动也能这么美”。
今年秋天,学校开设花样轮滑兴趣班,林小星攥着报名表犹豫了三天 —— 她想试试那 “轮上起舞” 的感觉,却又怕自己学不会,反而闹笑话。同桌周晓晓看出了她的心思,抢过报名表帮她填了信息:“我陪你一起去!我也想练轮滑,咱们正好做伴!”
第一次上课,林小星就闹了 “乌龙”:穿轮滑鞋时把左右脚穿反了,刚站起来就摔了个 “屁股蹲儿”,引得周围的同学一阵低笑。她脸瞬间红到耳根,爬起来后紧紧抓着栏杆,再也不肯松开。苏姐看出了她的窘迫,走过来帮她调整好轮滑鞋,还把周晓晓调到她身边:“晓晓滑得稳,你们俩一组,她带着你练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,林小星成了 “栏杆常驻户”—— 别人练旋转时,她在旁边扶着栏杆练平衡;别人练跳跃时,她还在反复练习 “平行滑”。周晓晓总陪着她:“我刚开始也总摔,你看我膝盖上的疤,现在不也能滑‘交叉步’了?” 周晓晓还教她一个小技巧:“滑的时候想象自己在踩云朵,膝盖稍微弯一点,像在跳华尔兹,就不会晃了。”
林小星试着照做,慢慢松开栏杆,跟着周晓晓的节奏滑出小步。当她第一次完整滑完场地的半圈,没有摔倒时,她兴奋地拉着周晓晓的手:“我做到了!我能滑直线了!” 那天的夕阳透过体育馆的窗户,洒在她们的轮滑鞋上,鞋轮泛着淡淡的光,像藏着星星。
二、轮上磨合:从 “磕绊” 到 “翩跹”
随着训练的深入,苏姐开始教大家花样轮滑的基础技巧 ——“前剪步”“后滑”“单脚平衡”,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力量与协调性的配合。林小星的 “难点” 是 “旋转”:每次尝试 “双足旋转”,她都像踩在陀螺上,转两圈就会失去平衡,要么摔在地上,要么踉跄着扶住旁边的人。
“旋转不是靠蛮力,是靠重心。” 苏姐蹲在她身边,用手比划着,“双脚并拢时,重心放在脚掌中间,转的时候手臂像抱一个球,慢慢收紧,身体别晃。” 为了帮她找感觉,苏姐还让她先在地面上练 “无轮旋转”—— 双脚踮起,模拟轮滑鞋的状态,练到能稳定转五圈再上轮滑鞋。
林小星每天放学后都会留在体育馆加练:先练 20 分钟 “无轮旋转”,再穿上轮滑鞋对着镜子调整姿势;周晓晓也陪着她,帮她数旋转的圈数,提醒她 “手臂再收一点”“重心别偏”。有一次,她练到膝盖发酸,坐在地上揉腿,周晓晓递来一瓶温水:“别着急,苏姐说你身体协调性好,就是太紧张了,放松点肯定能学会。”
真正掌握 “旋转”,是在一个周末的加练中。那天林小星跟着音乐的节奏滑向场地中央,想起苏姐说的 “把自己想象成舞蹈家”,她深吸一口气,双脚并拢,手臂轻轻抱在胸前 —— 这一次,她没有晃,转了三圈、四圈、五圈,直到音乐停了才慢慢停下。苏姐和周晓晓在旁边使劲鼓掌,林小星看着自己的轮滑鞋,突然觉得鞋轮好像真的 “长” 在了脚上,成了身体的一部分。
克服了旋转难题,林小星的进步越来越快。她开始学习更复杂的动作:“燕式平衡” 需要单脚滑行时身体前倾,另一条腿向后伸直,像燕子展翅;“后内点冰旋转” 则要先滑出弧线,用鞋轮内侧点地借力,再转入旋转。训练中难免会摔,有时膝盖会磕出淤青,有时手掌会擦破皮,但她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哭鼻子,而是笑着爬起来:“没事,再练一次就好了。”
苏姐发现林小星对音乐的感知力很强,滑行动作总能跟着节奏走,便特意为她选了一首舒缓的轻音乐,帮她编排简单的表演动作 —— 从 “前剪步” 开始,衔接 “燕式平衡”,再以 “后内点冰旋转” 收尾,整套动作流畅又有美感。林小星对着镜子反复练习,调整每个动作的幅度与速度,连抬手的角度都要练到满意为止。
三、舞台绽放:轮上的 “星光”
初冬,学校决定举办首届花样轮滑表演赛,要求每个学员准备一段 1 分钟的单人表演。苏姐鼓励林小星报名:“你的动作很有灵气,正好趁这个机会展示自己,就算紧张,有我们在台下为你加油呀!”
林小星犹豫了 —— 她怕自己在台上出错,怕忘记动作,可一想到当初扶着栏杆不敢动的自己,又觉得 “该勇敢一次”。周晓晓帮她选了淡紫色的轮滑服,还在衣服上缝了小小的亮片:“这样你在台上滑起来,就像带着星星一样!”
为了备战表演赛,林小星每天都会加练 1.5 小时:先练 30 分钟基础动作热身,再完整表演 5 遍编排好的动作,苏姐在旁边帮她抠细节 ——“燕式平衡时腿再伸直一点”“旋转收尾时慢慢停下,别着急”。有一次,她在练习 “后内点冰旋转” 时不小心摔了,膝盖磕得生疼,她咬着牙爬起来,揉了揉膝盖继续练:“还有几天就比赛了,不能偷懒。”
表演赛当天,体育馆里坐满了观众。林小星坐在后台,穿着淡紫色的轮滑服,手里攥着周晓晓给她的幸运符 —— 一枚小小的星星形状的徽章。“别紧张,你就是最棒的!” 周晓晓拍了拍她的肩膀,把她送到舞台入口。
当音乐响起,林小星深吸一口气,滑入舞台中央。她先以 “前剪步” 滑出优美的弧线,鞋轮划过地面的声音与音乐的节奏完美契合;接着,她单脚滑行,另一条腿向后伸直,完成 “燕式平衡”,台下传来轻轻的赞叹声;最关键的 “后内点冰旋转” 环节,她滑到舞台中央,用鞋轮内侧轻轻点地,身体顺势转入旋转,淡紫色的裙摆随着旋转展开,像一朵盛开的花。
音乐结束时,林小星稳稳地停下,对着台下鞠躬。短暂的安静后,掌声与欢呼声突然爆发,苏姐和周晓晓在第一排使劲挥舞着写有 “小星加油” 的牌子,林小星看着台下闪烁的目光,突然觉得眼眶发热 —— 她不仅完成了表演,还让大家看到了 “不胆怯的林小星”。
虽然最终没有拿到名次,但表演结束后,不少同学围过来夸她 “滑得真好看”,还有低年级的小朋友拉着她的手:“姐姐,我也想学长轮滑,像你一样在台上跳舞!” 林小星笑着蹲下来,摸了摸小朋友的头:“只要坚持练,你肯定比我滑得还好!”
如今,林小星已经成了花样轮滑兴趣班的 “小老师”,她会带着新加入的同学练基础动作,教她们如何保持平衡、如何跟着音乐滑行。她常常说:“以前我总怕出错,怕自己不够好,可轮滑教会我,美不是‘不犯错’,是‘敢尝试’—— 敢迈出第一步,敢在舞台上展示自己,就是最美的。”
秋日的阳光再次洒进体育馆,林小星和伙伴们在木地板上滑行,鞋轮划出的弧线交织在一起,像一幅流动的画。那个曾经躲在栏杆后不敢动的少女,如今在轮上翩跹起舞,鞋轮上的星光,不仅照亮了她的轮滑鞋,更照亮了她曾经胆怯的内心。这就是花样轮滑的魅力,在轮上的每一次滑行、每一个旋转,都在告诉我们:勇敢一点,你也能成为自己的 “星光”,在热爱的世界里翩跹绽放。
发布于:四川省香港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